168体育美食娱乐至死还是娱乐致死

  1 秦勇.文化产业专业阅读书目体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5:275-277

  反思自我发现我阅读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就是在十一岁之前。基本上在十二岁之前读书是我最喜欢的娱乐 活动,而越往后手机越肢解我的时间,我的生命。电视藏进了手机里,我好像把时间和自己也藏进了手 机里。这不仅仅是指时间,还有真实的我,这绝对是电视做不到的,从 web2.0 到 SoLoMo 才有了社交 性,我不知道网络上的我是不是真实的我,也不知道网络是否是表演的前台,但我知道网络上的我和真 实的我并不是同一个我,甚至在不同社交账户上的我也不是同一个我,我就这样把自己藏进了手机里。 我也可能将手机藏进了自己的身体里,我每天像赛博格一样,他成为了我肢体的一部分。我认识到这个 问题后进行过一次手机斋戒168体育,半个月不使用手机。在最开始的几天里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做出找手机,甚 至是解锁手机的动作,尽管没有手机,这好像已经成为了我的肌肉记忆。这过程中太多麻烦,斋戒快结 束的时候我虽然已经适应,并且觉得这样的社媒斋戒生活十分充实,可是当斋戒结束后,我又像从前一 样拿起了手机,虽然有需要的时候我可以放下手机,但手机依然是每天消耗我时间最长的东西。就像此 刻在敲下这一段话的时间里我拿起手机看了四次由不同的人发来的消息。我并不是出生就有手机的尚且 如此,我很担心更小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习惯了手机的存在,像我习惯电视和汽车一样,那他又如何才 能认识到手机本来是不存在的,手机又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我很好奇168体育,若是波兹曼在今天,数字媒介取代了电子媒介的今天,如果重写这本书,他又会有怎样 的看法?像波兹曼所说,由于电视本身具有的娱乐性,我们在新闻上得到的消息让我们的共情不再明 显,甚至有些国人在听到日本发生地震时;在法国巴黎圣母院着火时,会有“老天开眼 ”的想法,历史的 遗留和教训虽然永远不可磨灭,但这本身难道不是悲剧应当同情的吗?尽管新闻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 也会有“还好不是我”的心理,也正是这种公正世界的假设导致很多人指责甚至网络暴力受害者。像 2018 年 8 月 22 日德阳安医生因男孩不当行为,其丈夫出手打人的视频被男孩家长经过剪辑更改事实,上传网 络,作为受害者反因舆论压力和网络暴力而自杀。理论上新闻、记录片都是纪实文学,但如今由于一些 行为和艺术创作2,信息在编码时就已经失真,解码者不论是主导霸权式的解码还是协商式的解码,都无 法还原事情的本貌。可能也因此我们对新闻、纪录片等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信赖都有下降。而是否也因 此导致民众其实并不在乎所谓的“政治人设”到底如何?只在乎其是否足够“有趣”?总统大选对于民众的真 实意义到底是娱乐还是选择一个真正的领袖?我个人偏向于前者,民众难以通过短暂的竞选演说了解候 选人是否真的有能力执政,仅仅是在短暂的期间选择认为不错的候选人。像英国就在脱欧公投以后,发 现投票的民众并不知道脱欧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甚至 wikipidia 一度检索最多的网页是“什么是欧 盟?”“脱欧会怎样?”而这一切滑稽之处就在于此时英国已因公投民意选择脱欧,这不是是否选择精英政 治带来的结果,特朗普就任不是,英国脱欧也不是,这一切的根本还在于电视等电子媒介带来的娱乐性 让本该严肃的政治成了娱乐。这不是笑话,这是如今我们真实面对的现实。且不谈论娱乐明星有“人设”, 连民族英雄都要有人设,像齐达内作为体育明星也好,作为阿尔及利亚和法国之间政治塑造出的民族英 雄也好,他的公众形象竟然要求是完美的,法国媒体一直塑造他完美父亲、完美丈夫的形象,为了保全 他的形象甚至不惜自己主动压下了他外遇的丑闻。但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私生活如何难道比在赛场上 的表现更重要么?尽管他作为体育明星,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粉丝尤其是未成年粉丝,做良好的道德 表率是有必要的,但为了政治而压下负面新闻塑造出来的人设真的有意义吗?林肯若是在今天参与竞选2 类似于《死亡录像带》等一系列用纪录片形式表现的恐怖片,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其受众对纪实文 学的可信度。

  是否也会因其相对阴郁乏味的形象而被这种形象政治淘汰?形象政治舍弃了一部分真实可信的政治内 容。而这是否算作是政治向娱乐业的妥协?波兹曼从电报看电视,若以电视看如今,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媒介的不断更替,从文字媒介到印刷媒 介,再到电子媒介和如今的数字媒介,随着内容总量的增多,平均质量却渐渐下降。我们正在进入一个 无限选择的时代3,在媒介即是讯息,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的反作用的数字时代168体育,数字媒体出现了 新马斯洛金字塔,娱乐成为基本生存的一部分,有无限的荧屏供人选择。高自由度、随意性将“强迫”媒体 变成了“诱惑”媒体。而在无尽的创作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美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泡泡 的过滤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多的是个人隐私的暴露。便利与隐私就像是立在天平两端,只能尽可能的以个 人需求达成平衡,却无法两者兼得。电子媒介的时代每个人得到的信息基本相同,若有不同也不过是你 看 CCTV1 和我看 CCTV3 的区别,而如今数字媒介的信息过滤泡泡却使得尽管每个用户打开的都是抖 音,内容却千差万别,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信息泡泡里,无法看到泡泡外的世界,甚至偶尔会以为自己走 出了泡泡,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只是在小泡泡外的大泡泡里打转。导致我们越来越活在小圈子中, 公共事 务、公共议题的探讨与个人的交集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使我感觉自己也无非只是程序中的一部分。而如 今很多人甚至无法认识到自己身处在这样的过滤器中,因为这样的过滤器并不是我们自己定义的。尽管 一些我们并不感兴趣的话题即使被推荐我们也不会浏览,但他真的符合互联网建立之初开放自由民主的 初衷吗?蒸汽时代过去了,所谓万维网构建了新的系统使专业技能业余化,但在我看来,这是从“专业的 人”成为“全能的人”,可如今我们在这样的高相关度的世界里,基础知识组合单一,且不说由于其本身的 娱乐性带来的教育意义并不大,但若连如今这些并不考究其真实性的信息都变的单一且乏味,所谓的。 我们深处互联网的洞穴之中,以为唯一看得到的墙壁就是整个世界。三、结语“科技带来便利,也带来焦虑”他好像仅用一根马鬃悬在王位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技术中决定性的因 素绝不在于制造和操控,也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在于人的去蔽。媒介是人的延伸,技术延伸了感知的 同时168体育,好像也退化了一部分生理机能。去其糟粕还是取其精华,不在技术本身,而在发展技术、使用技 术、享受技术的人手上,并非技术改变生活,改变生活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将属于人的一切创造, 我们将属于人的一切传承,我们走下而又没有走下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我们建设而又没 有建设这世界,我们孤独却又与历史相伴而行。人短暂而又顽强,卑微而又执拗,人的一切我们都将带 来,人的一切我们都将留下娱乐。屏幕暗下了,暗下的屏幕上是我自己。四、参考书目《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Alone Together:Why We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美】 雪莉·特克尔著 周逵 / 刘菁荆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美】 Chris Anderson 著 乔江涛译 中信出版社《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马歇尔·麦克卢汉著 1964年《单向度的人》【德】赫伯特·马尔库塞著 左晓斯等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尤瓦尔·赫拉利著 林俊宏译 中 信出版社 2014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克莱·舍基著 胡泳、沈满琳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美】戈夫曼著 冯钢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68体育168体育168体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68体育 » 168体育美食娱乐至死还是娱乐致死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